【企業診斷】 企業推居家養老服務 拓銀髮商機
【中小企特區】人口老齡化加劇,長者健康及晚年生活質量成為社會亟待解決的重大課題。“居家養老”是一種兼顧尊嚴與便利的新型養老模式,正逐漸在海內外流行。瑞賢匯(SAGE CARE)專注提供專業居家養老服務,旨在填補市場空白,為長者及其家庭提供更多樣化的養老選擇,並達成用家、行業與政府三贏良好局面。
創辦人黃偉文表示,數據顯示,澳門現有長者院舍合共提供約2,500個床位,入住輪候時間逾一年。二三年人口統計,澳門65歲或以上的本地老年人口超過9萬5千多人。若設定以65歲以上人口的3%作為院舍宿位的規劃比率,仍有超過800個缺口,反映現有設施與實際需求之間存在落差。國家衛健委表示中國養老呈“9073”格局:90%長者居家養老,7%長者依託社區養老,3%長者入住老人院養老,推崇養老服務重心向居家社區傾斜。
分擔政府養老服務
澳門居家養老行業起步較晚,面對洶湧而至的老齡化浪潮,單單依靠公共部門承擔重擔顯然力不從心。私企加入能一定程度上分擔政府壓力,還能激發市場活力,促使有能力長者和家庭選擇自主承擔相應服務費用,並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讓真正急需援助個體得到及時且充分支持。在洞察市場需求下,瑞賢匯應運而生,專攻長者居家陪護服務,涵蓋日常生活照料、醫療協助、社交陪伴等多個維度。公司擁有本地專業團隊,具備專業護理知識與實戰經驗,涵蓋到戶照護、助浴、餵食、外出陪伴、陪診、醫院照顧、生活事務辦理、活動安排等不同服務。團隊具備豐富護理知識與照顧經驗,能够提供專業知識健康管理,如健康監測、用藥提醒,包括術後康復階段,協助長者進行適當鍛煉和康復治療,避免錯過最佳恢復時機;一對一的互動,包括聊天、讀報、遊戲等多種形式的陪伴。
為讓家屬更好掌握長者狀態,建立客服、陪護員、長者及家屬在內的溝通群組,確保各方信息暢通,服務內容貼合實際需求。
服務收費有競爭力
收費方面,單次收費及月費會員計劃,計劃內包括20至80小時或以上的上門及外出服務,服務價格區間廣泛,平均每小時收費一百多元,對比鄰近地區頗具競爭力。但行業發展仍面臨人才招聘難度大成本高、市場認知度不高及政府法律存在局限性等多重挑戰。一方面法律上沒有外僱“陪護員”工種,也與現行外僱法有抵觸,限制外僱員工上門服務的可能性;另方面,多數專業畢業生傾向在公立醫院工作,作為私企要請人留人需要不菲成本。此外,行業處初步發展階段,家屬停留在只願意為下一代投資傳統觀念,還需大力開展教育與推廣工作,提高大眾對付費居家養老服務的認知與接受度。
打造一站式產業鏈
黃偉文強調推動私企投入居家養老產業是三贏局面,用家、業界、政府三贏,行業也有巨大的發展潛力,尤其隨着社會老齡化加速,對高質量居家養老服務需求日益迫切。展望未來,他希望創新陪護服務,包括做好培訓體系的建設以及拓展更多業務(如會員俱樂部、長者用品),目標是打造一站式銀髮產業鏈。另外,與更多社團、院舍、機構、醫院、商會、政府合作,建立多層次的服務體系,推動公共與私營機構合作。
澳門日報記者 張麗真
地址:澳門南灣大馬路409號中國法律大廈10樓A07
電話: 2883 2233
經營三問:
1、如何進一步讓大眾願意自費及接受新服務?
2、聘請合適人員耗時和投入資源,有何建議?
3、如何更精準開拓客戶群,並與社團機構合作?
青企:讓長者明白購買專業服務
【青企診斷】澳門青年企業家協會表示,今期個案服務對象主要為銀髮族,居家安老服務未來有更大發展空間。建議:
第一是如何讓大眾願意自費接受服務:除一般硬宣傳外,還要讓長者明白他們是在購買服務,而不是接受幫助,宣傳上應教育長者這是購買專業人士服務,此服務可讓你的生活更加方便,才能夠吸引更多客戶接受。
第二是招聘對口專業人員:本澳勞動人口比較少,未來政府要在政策和輸入相關人才上須有傾向性政策,才能滿足需求。縱觀很多發達地區如香港,護理人員也需輸入外地相關人才,但短期須靠自身培訓補充人資。
最後是開拓客戶群和團體機構合作:應多接觸一些基層社團,嘗試為他們做些相關的外判工作,因這類社團一般有政府資助,很多有經營安老服務、日間長者中心等分支機構,為免共同爭奪人資,可在分工上互相配合。另外可嘗試和保險機構合作,爭取部分服務能納入可保部分,例如陪診等;盡量讓公司的零售客戶和機構客戶雙線發展。
中銀中小企:與社團合辦服務講座
【中銀財務建議】中銀中小企服務中心建議:一、銀髮群較少接觸社交平台等渠道,故難以廣泛讓更多人了解居家養老服務。建議直接的透過社團及街坊會等舉辦講座,面對面演示及講解服務,讓部分觀眾可親身體驗公司服務團隊的護理知識與照顧服務,以客帶客。公司亦可定期於線上線下分享照顧長者的小知識,增曝光率,提高大眾對居家養老服務的認知與接受度。
二、招聘專業人員需投放較大成本,故可從其他方面減少支出。公司可運用數字化輔能,如智慧付收單系統,代發薪服務以及網上銀行等工具,釋放時間及人力成本,投放於專業人員招聘及培訓上,讓客戶享受更專業服務。
三、企業除與社團及街坊會舉辦講座等活動,可與關愛長者團體合作,參與拜訪長者活動,更精準接觸客戶群體,了解其親友的想法,可針對性提高大眾對居家養老服務認知,亦可增加品牌口碑及知名度。後續亦可對長者進行回訪,正面反映長者及其親人的真實感受,加以推廣,拓展客戶群。
生產力:增強顧客對服務認知
【生產力角度】生產力中心指出,消費者購買產品或服務前通常會遵循“AIDA”行動模式,即注意力、興趣、慾望和行動四個階段。長者家居照護服務屬於“高介入度”類別,消費者做選擇時需要考慮多方面因素,以確保長者家人獲得最適切照護和支持。因此,增強顧客對服務認知和信任至關重要。
在社交平台和其他媒體曝光能吸引消費者“注意力”,激發他們“興趣”,甚至引發“慾望”。然而,購買“高介入度”類服務時,消費者通常會進行資料搜集並依賴口碑。因此應加強消費者對公營和私營長者家居照護服務特點認識,特別是私營服務的靈活性和多樣化選擇。另提供具體服務案例和顧客反饋以加強口碑宣傳。
建立信任關鍵在於提供高品質服務。通過專業人員的培訓和持續評估改進,可確保提供客戶滿意的服務品質。透明溝通至關重要;公開透明的價格和服務內容,加強溝通管道,積極回應客戶需求,將有助與顧客建立良好互動。此外,建議企業多參與社區活動並提供社區支援,展示企業社會責任。
學者:招聘培訓合適員工
一、清楚說明專業服務不同於一般外傭:建議個案公司強調自身優勢,宣傳上強調“提供個人化服務團隊,能為社區中需要的人提供有愛心、專業和可靠的照護”,尤其可強調居家養老,也能享有公司的專業照護、外出專車接送(如有)、專業後台團隊支援等不同於一般外僱的重點服務。
二、招聘合適員工並提供專業在職培訓:建議在人力資源上,考慮招聘有興趣、有愛心且具有基本能力的中年員工,給予更專業在職培訓,讓他們成為具有專業資格的專業照護人員,配合他們的閱歷和經驗,或能成為非常稱職的員工,並能解決人資有限問題。
三、在相關社團或協會推廣,增加業務。經營者希望與更多社團、院舍、機構、醫院、商會、政府合作,這絕對是重點方向。建議與醫院、社區中心、老年協會等合作,擴大服務覆蓋面,通過社區健康講座、養老服務體驗日等活動,讓更多術後康復人士、行動不便人士、以及長者認識個案公司,增加品牌知名度和客戶互動。
澳門大學工商管理學院教授
劉丁己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