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診斷】娛樂公司拓體育產業 冀引國際賽入灣區
【中小企特區】近年本澳大力發展非博彩元素,演藝娛樂、體育活動接踵而來,創造大量非博彩商機。澳門星娛樂製作有限公司行政總裁老傑龍表示,公司於一七年起正式活躍營運,初時承接藝人在澳舉辦活動的工作,逐步壯大成長、扭虧為盈。疫情期間拓展體育產業,疫後主辦、承辦體育盛事,已於橫琴、深圳開設公司,未來希望發揮澳門優勢,引入國際賽事到大灣區其他城市舉辦。
老傑龍表示,早於大學時期因舉辦活動需要邀請藝人參與,但要經第三方對接,遂與同學成立公司負責藝人對接,但當時澳門這類工作並不普及,畢業後公司便甚少運作。大學畢業後從事體育教育工作逾十年,及後需要兼顧家庭、事業,加上當時本澳演唱會、娛樂盛事活動轉趨活躍及普及,一七年把握契機投入營運該公司,開始發展新事業。
發展“韓流”獲認同
最初投入演唱會、娛樂行業發展時,因公司經驗尚淺,有些藝人公司擔憂經驗不足,未必放心給予該公司負責,始終要考慮對藝人形象的潛在影響,故營運早期處於虧損。不過,公司始終堅持深耕行業,透過舉辦各類活動逐步累積經驗,熟悉行業運作後,主力發展“韓流”市場,承接韓國藝人活動的執行工作,並獲得市場認同,開始扭虧為盈。隨着公司知名度上升,更有其他公司主動聯絡探索合作機會,疫情前更為韓國熱門一線男團籌辦澳門演唱會活動。
三人籃球賽成品牌
然而,二○年新冠疫情爆發,全球各地進入封控時期。本澳的演唱會、娛樂活動基本煞停,公司需要思考多元發展出路。因本澳大型體育盛事活動一般由政府部門或相關體育總會主導,甚少由商業機構牽頭舉辦發展商業賽事,而自身有體育領域的經驗及資源,遂思考在體育產業尋找新出路。最終與綜合旅遊休閒企業達成合作,並結合過去在體育領域累積的資源,經過一系列磋商、籌備,於二二年中在本澳著名景點——大三巴牌坊舉辦首屆大灣區三人籃球賽,至今成為公司品牌活動之一,並發展出大師賽、精英賽等不同組別,成為國際化賽事,為公司拓展體育項目奠定基礎。
演藝體育雙軌發展
二三年對外通關後,演唱會、娛樂活動重臨澳門,內地、香港、台灣、韓國以至全球各地的藝人、團體均來澳舉辦各類型活動,為公司帶來工作發展機會。同時,疫情期間舉辦的體育盛事為公司打響知名度,與不同綜合休閒企業開展合作,承辦策劃馬拉松、女排及斯諾克大賽等,建立以演藝娛樂及體育盛事雙軌並行的業務基礎。
特區政府提出“演藝之都”、“體育之城”等發展目標,業界也有受惠,去年馬不停蹄地工作,今年則要思考未來的發展方向及定位,希望走得更遠更前。例如考慮引入不同類型的國際級賽事,鞏固企業品牌形象,增加收入來源,目標不單止是將國際賽事引入澳門,更可放眼大灣區,在大灣區尋找更多合作機會,為此公司已在橫琴、深圳成立公司,希望孵化新項目。
澳門日報記者 黃思僑
地址:亞婆井前地37號
電話:63868557
負責人:老先生
經營三問:
1、如何引入全球知名藝人來澳辦演唱會活動?
2、在本澳拓展體育產業方面有何建議?
3、如何結合大灣區優勢吸引國際賽事落戶澳門?
青企:引入嘉年華式體育活動
【青企診斷】澳門青年企業家協會建議:
隨着特區政府提出“演藝之都“和'體育之城'等發展目標,政府的體育場地和各個博彩企業的表演場地都相繼優化和落成,整個業界的發展空間越來越大。今期個案早於2017年已經開始經營,既有娛樂公司的經驗也有體育項目籌備的經驗,未來將會是整個行業的高速發展週期。
第一、如何引入全球的知名藝人來澳辦演唱會活動:首先在本地的層面上,必須要和各大博企的場地負責人和公共表演的場地有好的聯繫,即了解各個場地未來的計劃方向和表演計劃,以便整合資料提供給外地的國際經紀人公司選擇場地時間;在外地方面,要和國際藝人的經紀公司建立穩定的合作關係。今期個案早於2017年就有活動的經驗,所以公司整個CV十分重要,而藝人的經紀公司對於本地製作團隊的經驗十分著重,因為一旦活動不順暢,對於藝人的形象有大影響。
第二、本澳拓展體育產業方面的建議:近年澳門很多時有些知名的體育盛事在澳門舉辦,例如乒乓球和排球賽,這類型活動都是我國比較流行和受歡迎的項目,但這些項目很多時候有既定的舉辦機構和牽涉政府層面,雖然能夠吸引人流、但未必能做到嘉年華的模式。反觀鄰近地區香港舉辦的年度七人欖球賽,則成了嘉年華的活動,並能吸引大量的遊客多天留在香港消費,建議能夠引入一些相對嘉年華式的體育活動,以吸引更多的高端消費客戶和國際客。
第三、結合大灣區優勢吸引國際賽事落戶澳門:整個大灣區牽涉9+2城市,政府政策的支持尤其重要,建議加緊留意今年的全運會,尤其了解好整個跨三市運作的模式如何運作,這個將會是未來在大灣區發展體育項目的標桿,未來引入國際賽事或項目落戶澳門時,可以從這個跨灣區城市舉辦的概念,從而加大市場份額和國際談判資源。
中銀中小企:與內地聯合申辦賽事
【中銀財務建議】中銀中小企服務中心建議:
1、引入全球知名藝人來澳辦演唱會方面:
要引入全球知名藝人來澳門舉辦演唱會,首先需要建立穩固的藝人對接網絡及行業信譽,令藝人經理公司對澳門市場具信心。可透過累積成功活動經驗、合作案例與市場口碑,提升公司在業界的認可度。此外,配合本地政府“演藝之都”政策,加強與博企場地合作,提供專業製作與宣傳配套,提升演唱會質素與觀眾體驗,有助吸引更多頂級藝人選擇澳門作為巡演地點,促進本地娛樂產業發展。
2、在本澳拓展體育產業建議:
澳門體育產業可借鑒疫情期間商業賽事成功案例,發展更多具商業潛力的體育活動。建議加強與博企、民間企業及國際體育機構合作,舉辦如籃球、馬拉松、桌球等受歡迎項目,並注重品牌打造與長期經營。此外,可利用更多澳門地標如官也街等特色場地,營造國際注目度,吸引觀光及媒體報導,進一步推動“體育+旅遊”融合發展。政府亦應持續提供資源配套及政策支援,鼓勵民間主導,實現體育商業化及產業化。
3、結合大灣區優勢吸引國際賽事落戶澳門方面:
大灣區城市群具備龐大市場潛力及交通便利優勢,澳門可透過在橫琴、深圳設立分公司,擴展業務網絡,聯動灣區資源,澳門中國銀行亦會積極推動大灣區業務發展,例如協助澳門公司在內地中國銀行開戶,提供一站式服務。另外,建議考慮建立跨地區合作平台,與內地城市聯合申辦或輪辦國際賽事,提升議價能力與規模效益。同時,可利用澳門“一國兩制”制度優勢及國際知名度,加強國際推廣及賽事招商,吸引國際體育品牌入駐。透過大灣區聯動模式,推動澳門成為區域性體育盛事中心,並鞏固其品牌形象與競爭力。
生產力:建藝人數據庫與觀眾匹配
【生產力角度】生產力中心建議如下:
一、在引入知名藝人來澳舉辦活動方面,業者可以借鑒同類公司的運營模式,嘗試與藝人公司簽訂獨家合作協議,優先獲取藝人亞洲巡演的檔期。其次,建立藝人數據庫與需求匹配機制,分析大灣區觀眾的消費偏好,如K-pop和華語流行音樂,針對性地邀請匹配度高的藝人,並提供定制化方案,例如結合澳門特色元素舞台設計和節目編排,藉此吸引更多海外藝人來澳舉辦演唱會活動。
二、在拓展本澳體育產業方面,可以聚焦輕量化和高觀賞性的體育項目,如滑板運動、網球表演賽等,配合精細化的新媒體宣傳,打造澳門體育盛事名片,吸引年輕觀眾關注。此外,還應加強與大灣區內其他城市的合作,通過資源共享和聯合舉辦賽事,借助大灣區的優勢,提升自身的體育品牌形象,開拓更大的市場空間。
三、在吸引國際賽事落戶澳門方面,首先需要明確澳門的區域角色定位,發揮其獨特優勢,例如讓一些體育賽事選擇澳門作為首站,深化澳門一中心一平臺的作用。其次,應利用科技與創新體驗,如以引入或與本地高校合作開發AI裁判系統或AR體驗設備。此外,進一步提升辦賽的專業性,通過組建專業的賽事策劃和營運團隊,與高校合作聯合培訓專業人才,提升澳門在國際賽事中的專業形象。
生產力中心面向企業提供一系列營商及管理的課程,有意了解可瀏覽中心網頁www.cpttm.org.mo或致電2878 1313查詢。
着重發展演唱會助澳門與休企增人流及營收
善用“一國兩制”優勢吸引全球藝人來澳演出
本次案例企業澳門星娛樂製作有限公司(星娛樂)主營體育賽事,演唱會 ,展覽活動。部份品牌項目頗具知名度,和休閒企業合作也比較順利。在目前基礎上,如果希望更上一層樓,爭取更多全球知名藝人來澳演出,建議澳門星娛樂與全球藝人經紀洽談時,突出澳門“一國兩制”優勢與澳門多項優點,有利於爭取知名藝人來澳演出,包括簽證便利、兩岸四地獨有的娛樂元素、網路自由、高密度且世界級的演出場地、低稅制、交通方便等等。許多知名藝人與演出團體重視演唱地點的整體環境與城市品牌,而澳門作為世界休閒旅遊中心,在這方面具有品牌形象與實際的優勢。
聯合休企強強聯手,推出高品質活動
澳門新的十年期博彩批給合同,當中要求六間承批休企公司在十年內需要投資非博彩項目1,088億澳門元,平均每年就要花費108億澳門元在非博彩投資中。而娛樂表演是十一項非博彩投資項目中的其中一項。因此,休企於未來十年都須積極投資非博彩元素,由此衍生出各類演場會、體育賽事、藝文表演、頒獎典禮、音樂節等的服務需求,澳門星娛樂自然能夠受惠。建議澳門星娛樂要緊密與休閒企業合作,配合休企的使命、依靠休企的資源,積極引進具全球知名度、區域影響力且有營利能力的不同類型高品質活動,包括演唱會、體育賽事、藝文表演、頒獎典禮、音樂節等等,尤其以演唱會為最佳選項,不僅能協助休企完成非博彩項目投資,也能助力澳門實現產業適度多元發展。
著重發展演唱會,有助大幅增加人流
建議澳門星娛樂在不同業務中,著重發展中高端演唱會,演唱會能短時間吸引大量人流,而澳門旅遊業和休企重視的也是人流,連同酒店房加演唱會門票,直接打造成為吸引客源的套餐。而且,部份門票會回饋給休企高端客戶,也是吸引高端客戶到休企消費的途徑,對澳門星娛樂自身發展的營利與知名度都有幫助。因為演唱會是澳門的強項,也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與名聲回報。以2023年為例,澳門一共舉辦了約240場流行演唱會,當中更有約兩成五的演唱會,最高票價超過澳門幣兩千元,此外並且有多達八場不同規模的音樂節選址澳門舉行。由此可知澳門有能力多擴展中高端市場,並且可以舉辦不同類型的多元活動。只要有高品質的內容和豐富的活動體驗,不用擔心市場的消費能力。坦白說,非博彩投資項目能直接產生的回報不算太高,但可帶動人流、消費,甚至博彩收入。在不同類型活動中,演唱會對比其他非博彩元素,是比較容易見到成果的優質選項。因為演唱會可以直接利用歌手/團體本身的影響力與知名度,提升澳門國際形象,演唱會也是各項非博彩活動中,相對營利能力較高的選擇。而不同休企也已經有現成硬件設備與豐富經驗,可以完成不同類型的演唱會。演唱會能短時間吸引大量人流,而澳門旅遊業和休企重視的也是人流,連同酒店房加演唱會門票,直接打造成為吸引客源的套餐。而且,部份門票會回饋給休企高端客戶,也是吸引高端客戶到休企消費的途徑。
澳門大學工商管理學院
劉丁己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