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你認識創業指數(卅四) 準確理解大灣區機遇助創業

2018-07-26 13:04:27 168

    一八年度第一期《澳門創業指數研究報告》指出,澳門創業活動按照創業者類型分類,62.4%創業者為機會主導型,仍佔絕對多數;37.6%為需求主動型,說明澳門總體商業環境較好,創業者多受到機遇驅使進行創業活動,而非迫於生計。由此可見,澳門創業者具有較強的創新精神和主動性。但由於近幾年創業者數量增多,本土市場有限,導致創業者數目增長放緩。大灣區計劃的出現,對於澳門創業者無疑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按照產業類別劃分,澳門創業者93.3%屬於第三產業,其中73.8%屬於個人服務業,19.5%屬於商業服務產業,只有6.7%屬於第二產業,例如製造與建築產業。

    澳門市場整體以第三產業為支撐,例如旅遊業、博彩業、酒店行業等服務產業。但由於大多數第三產業缺乏不可替代性,因此一旦湧入過多創業者,便容易造成市場供需變動,導致市場擁擠、競爭激烈、壓縮創業環境。通過大灣區機遇正好緩解這一情況,把市場由澳門本土擴大到粵港等地,分散澳門本地第三產業的壓力,為創業土壤“鬆土”,以便本地創業者更好地發展。加上廣東省地區以製造業為主的第二產業較發達,旅遊、酒店管理等第三產業相對空缺、競爭較小,恰好為澳門創業者提供更多發展空間。

    按照企業規模來劃分,雖然96.6%屬於小微企業,但澳門創業者對粵港澳大灣區創業經驗和意願卻頗高。71.1%聽說並了解過該計劃,10.7%創業者曾經在廣東地區創業,更有61.7%創業者有日後將業務擴展到廣東地區或者在廣東地區創業的想法。由此可見,澳門創業者對大灣區計劃有了解且接受度普遍較高。加之地域優越性,港珠澳大橋更將粵港澳三地緊密相連,澳門可成為連結珠海和香港的樞紐地帶,大灣區計劃在澳門實踐起來也相對容易。

    大灣區也有挑戰

    報告指出,新創企業面臨的市場競爭度較高,60.4%創業者認為競爭十分激烈,因此在澳門創業環境良好,本地人普遍具有較高創業意識下,澳門創業空間會隨着創業者數目的上升而不斷壓縮,大灣區計劃的出現確為澳門創業者指出一條可持續發展的方向,提供拓寬市場、進軍大陸市場的便捷道路。

    但同時,由於目前澳門創業扶持政策以補貼形式為主,在科技成果創新的產業支持上仍存在許多不足,導致這些微小企業進入更大市場後,會受到由高端技術支持的大型產業的衝擊,甚至迷失方向,喪失競爭力,進一步失去原有市場。正如同本世紀初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同樣是一把雙刃劍,機遇與挑戰並存。縱使機遇看起來十分誘人,也要警惕機遇背後的潛在挑戰。例如,如何在新市場中立足,同時也穩固原有市場;如何促使產業結構轉型、優化、升級,以適應新市場的不同需求;如何以高端創新抵擋新市場中更多的競爭者,保持自己獨特的競爭優勢?這些因素都是澳門創業者捕捉大灣區計劃機遇的同時需要考慮到的挑戰。

    澳創業者的優勢

    第一,澳門是亞洲唯一一個把葡語列入官方語言之一的地區,與葡語系國家在文化、語言、歷史背景上關係親密,這是澳門最獨特的其中一個發展優勢。澳門致力構建中葡商貿服務平台,這是國家給予澳門的戰略定位,也是澳門服務國家所需、推動經濟適度多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路徑。國家開放政策、“一帶一路”倡議與“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有效對接,蘊藏着龐大發展機遇。澳門的中葡商貿服務平台功能及多項軟硬件相對優勢,可為中葡商貿合作培育新動能,並為落實中葡合作項目提供更多有利條件。同時,對澳門中小企與新創企業可望注入新活力;在大灣區框架下,澳門將更容易引入高科技人才,幫助本澳企業掌握高科技核心技術,加大創新力度,促進與大灣區企業的深入合作與產業升級轉型。

    第二,澳門連續多年作為全球博彩業營收第一的地區,早已是全球著名旅遊城市。蓬勃的發展對新創與中小企業有好也有不好,主要衝擊在於面對人力短缺、舖租高企、原物料成本上升、本地市場規模有限、土地資源稀缺等壓力。面對大灣區機遇,應當揚長避短,對有優勢的博彩業、旅遊業及酒店管理業來說,可與大灣區相關產業緊密合作,宣傳且輸出自身優勢產業;對新創與中小企來說,則可衝出澳門,在人才豐富且具有更大規模的大灣區市場中,找到更多空間,不受上述衝擊因素限制,尋求無限可能發展。

    澳門創業現狀以第三產業中的小微企業為中堅力量,大部分創業者是自願主動加入到創業浪潮中,反映澳門為創業者提供較好的環境。但隨着競爭激烈,創業者需尋求突破口來拓寬市場規模與營收。大灣區計劃的出現,大多數創業者認為是個良好機遇,幫助擴寬業務範圍,打開內陸市場,最終令澳門企業走向更寬廣市場。

    澳門創業者要準確理解大灣區帶來的挑戰,認清自己的產業結構及市場定位;找準自己的優勢,揚長避短;面對大陸更強的競爭者如何保持競爭力,都將是澳門經濟如何借助大灣區進一步發展的關鍵。


    澳門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副教授 劉丁己

    易研網絡研究實驗室總監 張榮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