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氣候影響 創業指數下調
《澳門創業指數研究報告》一八年度第二期報告顯示,新創企業者的“創業環境指數”(0-100,50或以上表示中間或較好水平)跌至42.2,其中組成的子指數“創業規制/政策指數”(47.5)、“創業認知指數”(33.8)、“創業規範/價值指數”(45.3)均未及50之中間水平。
立法議員、中小企服務平台創辦人馬志成表示,關注到多項創業環境相關指數同步下跌,雖然跌幅不大,但達有統計以來的低位,意味着創業環境有可能受內外經濟大氣候影響而變差,亦有可能是創業者對優化營商環境和創業政策支持有更高的訴求。尤其是一些關係到人資短缺、經營成本高企的癥結問題,以及越來越迫切的向外發展全方位支援方面,的確值得政府和社會各方重視。
推創新優化創業環境
新創企業者對政府在創業企業服務、支援和幫助的平均滿意度評分為4.7分(0-10分),較上期(5.2分)下跌且低於5分的一般水平,為有記錄以來最低。
馬志成認為,政府近年在推動創業方面投放不少資源,自有創業指數統計以來,新創企業者對政府的服務、支援和幫助的滿意度一直都處中間以上水平,是多項指數中的較高水平。是次統計跌至有記錄以來的低水平,提示政府對創業行為的鼓勵、對創業項目的支持、對創業培訓教育的開展等方面仍有改善和強化空間。政府需要持續與創業者溝通,了解及跟進創業者的需求。
優化及豐富創業內涵
至於一八年度兩期調查結果顯示,創業環境指數及組成子指數均下跌,相信與經濟形勢變化有關,如受中美貿易戰影響、內地經濟增長放緩、人民幣持續貶值等。一方面經濟前景不明,影響創業者對未來的信心;另一方面,本澳已經過兩三年的創業熱潮,部分創業先行者或處調整及反思階段,社會上的創業氛圍或因此稍趨平穩。
當前環境下,政府及社會除持續推動創業,更要進一步優化及豐富創業內涵,包括盡快落實明年施政報告中有關推動產學研結合和人才流動政策,鼓勵企業研發以提升創新和創意。政府可借助本澳中葡服務平台的定位,以及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的角色,推動大灣區企業與內陸省份、葡語系國家合作,從中挖掘更多創業創新機會。
引創新指數完善評價體系
負責創業指數研究設計及執行的易研網絡研究實驗室總監張榮顯表示,創業者的“創業環境指數(0-100)”及組成子指數延續上期下跌,四項指數均為有記錄以來最低。經過數年多次調查後,部分創業者已由最初的新創企業者轉變為非新創企業者,新加入調查的創業者對創業環境的評價或較前有所差異,該研究將持續監測跟蹤,關注創業者新的需求,評估政策實施效果。
此外,創業熱潮趨向平穩後,“創新”將成為未來創業發展的重要推動因素。新一年的研究期望在量化研究的基礎上,引入新的“創新”指數,從創新政策效應和企業發展的角度,對創意、創新、創業環境進行監測及分析。
行政長官崔世安於一九財政年度施政報告中提出“力爭澳門青創支援服務延伸至大灣區更多城市,助力澳門創新創業就業平台與大灣區其他平台對接,為青年提供更適切的支持”的戰略部署。結合調查結果顯示,創業者對大灣區對澳門經濟發展帶來的幫助較為認同,68.1%新創企業者有日後前往廣東發展的打算。張榮顯指出,未來澳門青創支援服務的進一步延伸,有望可有效破除制約本澳青創人士大灣區創業的體制、機制障礙,從而提升本澳整體創業氛圍。
(詳細報告可點擊網站smes-macao.com,或登錄澳門創業指數網絡平台mei.ersinfotech.com查閱。)
機會導向 精準扶持重點培養
本項目的學術顧問澳門大學教授劉丁己表示,《澳門創業指數研究報告》一八年度第二期報告內容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特色是部分問題和數據橫跨一六至一八年,進行不同時期比較, 其中有四個數據具有指標作用:
一、本澳新創企業者以“機會主導型”為主,百分之七十四點三為有記錄以來最高。機會主導型創業者是基於“看到機會,希望得到更好發展”,進而轉換職涯,走向創業。根據全球創業觀察計劃(GEM)過去的研究報告,機會主導型創業與當地市場經濟成長率之間,兩者有正向的關係;由此可見,本澳經濟發展勢頭十分良好,所以人們選擇創業是為更好發展,而非迫於無奈。
二、百分之八十六點一新創企業者依然優先選擇進入“個人服務產業”,其中又主要集中在餐飲、零售、咖啡店等進入門檻較低的行業中。進入門檻低的行業,專業性不容易凸顯,故競爭較大。對創業者而言,創業前應先求創新,考慮從事真正具有創新性質的行業,且避開不景氣或競爭過大的行業,才更容易成功。
三、創業環境指數及組成的子指數與過去報告相比,均有下調。這說明雖然本澳經濟環境向好,但全球經濟形勢尚不明朗,澳門無法置外於全球經濟體系,因此創業者的節奏更謹慎。本澳創新創業風潮目前進入平穩發展階段,相較於前幾年的全面扶持與資助,新進創業者可能更期待精準扶持和重點培養具有重大影響力的潛力創業項目。因此政府及社會除持續推動創新創業,可更進一步了解創業者新的需求,優化及豐富支持政策的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