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創業創新培育計劃】實戰經驗分享會
由教青局、經濟局及青年創業創新培育籌備委員會合辦的“青年創業創新培育計劃”,自三月開展以來得到社會各界關注及支持。為讓學員獲得更多實務經驗,主辦方昨舉行實戰經驗分享會。有講者表示,創業路上要善用社會資源,亦要懂得與不同地方的青年合作,互相善用各自優勢可增加創業成功率。
分享會昨日下午二時半假中土大廈舉行。經濟局知識產權廳長鄭曉敏以及內地、香港及本澳三位創業人士,圍繞青創遇到的難題及解決方法作分享,吸引約一百五十名學員出席。
及早保護知識產權 鄭曉敏以“創業人士如何利用知識產權保障業務”為題分享包括保護知識產權的重要性、企業商標策略、特許經營等。她表示,保護知識產權就是保護人的創意,讓創作人可盡情發揮創意,令他們辛勤工作成果可獲得相應回報,鼓勵創作。澳門經貿發展空間日益擴大,創業初期知識產權保護雖未能馬上為企業帶來直接利潤,但可幫助企業避免未來無謂的損失和風險。所謂磨刀不誤砍柴工,建議創業者在研發產品和構建業務時,也要做好早期知識產權保護。 香港青年創業家總商會主席、高清製作有限公司創辦人及首席執行長鄺海翔表示,創業路上不要怕資源欠缺,反而要善用社會資源,例如創業講座、免息貸款、商業比賽、基金對接等,把自己磨練得更好。創業亦不應受局限,懂得與不同地方青年合作,互相利用各自優勢可增加成功率。二次援助的推行,他認為要視乎不同個案,若青創企業是受經濟氣候、科技轉變導致首次創業不成功,應給予第二次機會嘗試。但若青創者失敗是因資源不善用,以“撞彩”形式則不應獲第二次援助。 倡尋更多種子投資 深圳企業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何洋表示,青創邁出第一步需要很大勇氣,遇到資金、人資問題,幸好深圳政策有所扶持,對回流人士相當支持。他建議青創者多利用政府的青創計劃,但未必能全數覆蓋成為啟動資金,仍需要尋找更多種子投資、天使投資等支持會走得更順。 澳門康健藥房創辦人兼營運主管陳錦達以“八○後”窮二代的心態分享創業經營,公司創立六年,由七十萬元的資產發展到現時過千萬資產淨值,一步一腳印。他表示,中小企創業普遍遇到的困難是人資,但並非創業失敗的藉口。資金方面若企業現金流運轉得好,相信銀行亦願意融資。 青年創業創新培訓計劃之“初鳥尋夢篇”初級培訓實踐經驗分享會吸引中學生、大學生出席。學員表示,透過課程更清楚認識未來生涯規劃,分析市場環境,同時借助平台開拓人脈,助了解現時各行業發展。 辛同學表示,近年政府大力推動文創產業發展,亦推出青年創業援助計劃助年輕人創業。將來考慮朝創業方向發展。認為本地市場較狹窄,產品創作應迎合遊客消費群喜好,才有利文創產業長遠發展。現階段主要借鑑市場上的文創產業發展成敗,吸收經驗,鞏固創業基礎。現時“文創村”經營取得一定成效,看好文創產業將來發展。 梁同學表示,透過課程增進創業各方面知識,並可接觸不同業界人士,了解各行業相關資訊,助拓展思維。希望運用自己多年學習IT相關知識及從事相關行業的經驗,可順應時代潮流,朝互聯網範疇創業。在實踐初期無需考量租金成本,承擔的風險亦較開展其他行業低,但本澳仍缺乏高技術人才,需要花更多時間尋找合夥人。另外,本澳互聯網法律法規制度未夠完善,市場發展空間小。打算以澳門作為創業地基,再向港台、內地延伸發展。 仍就讀中學的鍾同學表示,上星期參觀創業園、學習繪製業務規劃架構圖,並可學習有關知識產權、行政管理上各方面知識。將來打算開辦以本澳文創產業為特色的咖啡店,目前店舖租金成本昂貴,始創店選址十分重要,課程中亦有分析本澳各地區人流、資金等問題,獲益良多。創業難守業更難,需懂得如何準確地掌握店舖預算、收支平衡維持店舖長遠發展,還要多從社會上累積經驗,儲備“第一桶金”,立志十年內創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