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創疫境試闖灣區破悶局
疫下企業經營壓力大,青創能否生存?有協會表示,產業鏈未恢復令物流成本增,為青創、中小微企添壓,疫下漸見創業者積極嘗試進入灣區內地市場。另有機構指出,政府宜搭平台,助青創抱團拓內地市場。
旅業受挫青創被動
經科局數據顯示,今年首五月,青年創業援助計劃錄得75宗申請個案,共批准73宗。青創計劃自推出以來,大部分行業集中在餐飲、零售業,兩者合共佔近6成。
澳門青年企業家協會會長李居仁表示,澳門經營成本高,租金、人資成本高昂。由於目前港澳仍未完全通關,產業鏈未能復甦,如物流、配送鏈受阻滯,令物流成本節節上升,為青創、中小微企增添壓力。除經營的內部因素,過去澳門受惠於旅遊業發展蓬勃,很多企業圍繞旅遊業而創業,如集中投資到餐飲、零售等門檻較低、技術含量不高的行業。惟疫情襲來,旅客急挫,青創、中小微企被動“等客到”。“跟風”類創業的多被市場淘汰,一些對某領域有熱誠的、形成特色的,多數仍能堅持。
市場差異多做功課
疫情有危有機,本澳內需市場細,有創業者意識到拓展市場的重要性,積極嘗試進入灣區。內地產業鏈各環節恢復迅速,各行各業穩定復甦,有利經營,也不受政策如簽證鬆緊程度所限制。另一方面,內地人才濟濟,市場大,科創企業在灣區發揮空間將更大。
至於“走出去”的難度,他坦言澳門與灣區內地城市有異,雖然粵澳兩地文化相近,但單是招聘文化、顧客喜好已有明顯區別。再者,稅制稅項亦不同。建議有意拓展內地市場的創業者宜多做功課,把經營計劃準備得更透徹,分析灣區不同城市的優勢、特點,以至不同城市的惠澳政策等。如今市場迎來深度調整,行業大洗牌,只要準備好,灣區未嘗不是機會。
抱團助青創走出去
另有機構指出,澳門行業結構單一,所衍生的創業者大多集中於傳統行業,依靠旅客;不然是為博企、政府提供服務支持其經營,當旅客減少,博企、政府採購量收縮,無疑影響青創、小微企的生意,當下有迫切性要開拓市場,如餐飲零售多拓展線上銷售渠道,一些提供服務的企業多走向灣區。灣區市場雖大、競爭亦激烈,創業者“單打獨鬥”沒人脈沒信心,沒市場認知度,難站穩陣腳。建議政府可多促成行業間“抱團”,壯大力量“走出去”。疫情造成影響一年半載難退,未來旅客量低、採購量低可以預見,倡政府多搭平台,為創業者提供拓展業務機會。
來源:澳門日報 張麗真 周月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