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知道的小店系列】承傳三代 磨豆隔渣靚豆花

2018-11-06 12:01:25 141

      黃豆,中國傳統食品。幾千年來,國人把黃豆幻化成萬千種食材,可以是放進鹹味的火鍋底料——豆腐,也可以是磨成汁來飲用的降火飲品——豆漿。豆品一旦製成材便得趕緊使用,因它的生命周期很短,故以豆維生的店舖,可是份磨人的工作。

澳門|中小企|創業|營商

    限售三百多碗

   最受歡迎的豆子成品莫過於豆腐花,它是中國最常見的小食之一,口味也是蘿蔔青菜各有不同,北方有鹹豆腐腦,南方則是甜豆腐花。口味天壤之別,間接區分了地域飲食文化的差異。

    澳門李康記,豆腐花聞名濠江,著名飲食家蔡瀾也曾介紹他們家的豆腐花。即使隱藏在巷弄新埗頭街,也阻擋不了一個個的覓食客和回頭客。店舖前身是雜貨店,名為“頤德行”,後來因改賣豆類才取名叫“李康記”。很多旅客以為招牌上寫的是頤德行,便直行路過。店舖門口擺放着一排排的豆腐,不時有街坊來買。店面是一整面綠,裡頭是複式樓,像極舊時的港式建築,很有歷史感,完全不像是賣豆花的,很多旅客因而就錯過了。

    靠着販賣豆腐製品的小店李康記,雖已傳承到第三代接班人,做豆品仍照足傳統步驟。由磨黃豆到隔渣再到凝固豆花,事無巨細,且一天只售三百多碗,隔夜即倒,保證質量。另外,薑水也是吃豆腐花的絕佳搭配,很多不敢吃薑的人都敢吃他們家的薑水,因為薑味不濃,不僅入口不會嗆,更會增加豆花的香氣。

澳門|中小企|創業|營商

   盛載傳統滋味

    澳門地道美食的魅力,是沒有富麗堂皇的衣冠,但有滿足心靈的力量。就像李康記豆腐花,雖然店很小,只有三、四張桌子和數張櫈仔,但食物卻份量十足,回味無窮。簡單的格調與豆腐互相輝映,令人彷彿回到那個人人還用着人手石磨磨豆子的年代。一碗豆花承載三代人的歷史,白手興家,做出口碑,養活幾口家。吃着豆腐花,就能想像到前人的艱辛,也佩服他們的智慧和手藝。

     澳門街道隨見景物,隨遇美食,只要細心發掘,人人都可以是攝影師、美食家。李康記所在的新馬路區有德成按,是澳門古老的典當業建築物。當年的典當業撐起澳門半邊經濟,所在繁華之地就如現今的香港中環。現時德成按已不再是典當行,政府把它修建成博物館並保留了大量原物,希望市民、遊客可以參觀了解澳門典當歷史;地理位置差不多的同善堂則是一間慈善機構,主要服務本澳居民,外牆碧綠色的建築令人眼前一亮,亦充滿舊時情懷。

  地址:澳門新馬路新埗頭街19號D地下

文稿、影片、圖片:蔡湘爾 黃鸝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