藉差異化突圍 站穩陣腳

2024-06-26 13:32:09 19

  各地以旅遊業提振經濟,各出奇招拓客源、谷消費,澳門亦不例外。疫後澳門客似雲來,消費力卻不似預期,中小企仍面臨巨大生存壓力,除緊跟市場變化步伐,如何走出自己的道路,更值得思考。

    去年釋放壓抑三年的旅遊需求,出現報復性旅行、報復性消費現象,帶動各業經濟走出谷底。今年是疫後第二年,旅遊市場競爭更激烈,各地政策、推廣活動紛呈,務求開拓客源。

    然而,三年疫情的重創,內地經濟未完全復原,行業收入亦未追得上疫前,不少旅客的報復式消費熱情褪卻後,仍須“勒緊褲頭”面對現實。故今年以來,旅客量雖持續回升,但消費力卻遜於往年。即使景點、商場創設更多“打卡”點引流,不少旅客只是“到此一遊”,路過店舖亦不入,本地零售、餐飲業無不反映“旺丁不旺財”。居民在澳消費減少,加劇市場的低迷,中小企業經營壓力,可想而知。

    面對消費力下滑,許多企業考慮開源節流,如創設更多條件下調產品價格來吸引消費者。如近年內地咖啡市場大打價格戰,多個低價咖啡品牌湧現,受到不少消費者青睞。然而,行業領頭羊某品牌卻不走尋常路,因擁有龐大會員數量,近日透過升級會員制度,聯合酒店集團增加會員級別“含金量”,以鼓勵消費者持續購買產品,這與咖啡行業“捲價格”的現狀形成鮮明對比。

    在“捲價格”時代,大部分企業或會忽視消費者需求及消費體驗,盲目以低價產品引客。短期或可藉着低價吸引一批消費者嘗新、增加品牌知名度,長遠而言,卻難增加顧客黏度。

    參考此招從消費者需求出發,立足於產品,持續修煉“內功”,用更好的產品與服務,為消費者提供更多的價值,才是長遠發展之道。

    面對當下旅遊消費市場乍暖還寒,旅客消費意慾低迷,本地中小企宜從產品創新、打造會員體系、拓展營銷渠道、提高差異化服務等出發,積極尋求適合自身發展之路,站穩陣腳。



    春  耕

       來源:澳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