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自救 激活市場

2020-04-11 12:44:49 71

   抗疫兩個多月,除部分因捱不過寒冬而倒閉的企業,多數中小企仍在掙扎求存。即使政府加碼抗疫,但對多數中小企來說,援助只是杯水車薪,僅能解燃眉之急。畢竟經營成本開支不菲,倘疫情拖拉越長,企業繼續“有出冇入”,仍難扭轉劣勢。

    在經濟不明朗的大環境下,為了撬動居民的消費意慾,中小企想盡千方百計,如零售業推出史無前例的大幅度優惠活動,店舖減價幅度越大,側面亦反映出“求救”呼聲有多慘烈。如連鎖手信店與電子錢包機構合作,推六至八折甚至買一送一的優惠,也有本地文創品牌在社交平台宣佈全部貨品買二送一的“最後生命線”優惠活動。

    在各地出入境限制措施下,旅客絕跡,與旅遊業相關的眾多行業,“財路”被截斷。即使部分店舖已因應市面不景氣,暫時關閉部分分店減輕經營成本開支,但重開自由行政策的曙光未現,內需市場又有限,維持經營的店舖生意更大不如前。入不敷支情況持續,藉優惠促銷而發出的“求救”呼聲,此起彼落,市場慘況可以想像。

    當眾多中小企經營岌岌可危,居民開始憂慮哪天輪到自己“飯碗不保”,哪有心情消費?即使政府多次向企業呼籲勿裁員,以穩定就業為大前提,但結業潮已悄然而至,失業大軍持續增加。目前仍有工開的打工仔,看到公司生意淡薄,自然對就業前景不樂觀,“勒緊荷包”人之常情。

    誠如有商戶所言,電子消費卡即將面世,現階段反而抑制了部分消費意慾。即使不少居民心中盤算前後兩期共八千元的電子消費卡應如何運用,在逆境下更奉行“應買則買”原則,鮮會有衝動式消費,更遑論市場一度寄望的報復式消費。

    對中小企來說,單靠內需市場肯定不能撐起如今的經濟規模,在“疫戰+經濟逆境”的雙重打擊下確實相當難捱,唯寄望藉着調整經營策略,透過各種營銷手段自救同時能激活市場,只有為市場灌入活水,才有復甦動力。



    春  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