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採購】設計公司獲博企合作擴規模
金沙中國旗下有不同項目,每個項目都不定期有大大小小工程開展,需要專業建築設計公司參與。IN設計有限公司合夥人、主理建築師吳玲華憑藉熟悉澳門和美國兩地的建築條例、專業服務,成功與金沙中國達成合作,項目數量、規模不斷擴大。與此同時,公司員工團隊同步擴大,由最初二人增至十三人,業務量不斷增長,預計來年增長二至三成,其中博企訂單佔公司業務近八成。最近更憑藉出色的服務獲頒“2019金沙卓越供應商”獎項。
澳門日報記者 張麗真
1.簡介公司業務?
吳:公司於一七年三月成立,業務是建築設計,還包括入則工務局程序;倘工程需要,還要聘請機電、結構、燈光、音響顧問團隊,擔任統籌和協調工作。
2.雙方如何開展合作?
吳:金沙中國作為大企業,對裝修設計質量要求嚴謹,故一般大型項目會聘請專業公司負責。部分項目因需適時作出修正、更改、擴充或即時回應跟進等需求,創造空間成就本澳建築設計企業。在創立公司前曾因工作需要接觸金沙中國項目,金沙中國採購部門認可自己能力,故成立公司並嘗試參與投標。最初的合作項目是一個小型的店舖,以裝修設計、協調為主,後來經時間驗證,逐步擴大項目規模至三萬多呎,合作金額亦數倍增長。
3.公司有何競爭優勢?
吳:作為合夥人及主理建築師,曾在美國讀書及工作共十三年,後來回流澳門十多年。在澳門的建築工程入則範疇越來越重要,需要熟悉澳門建築條例,了解政府要求及程序,否則再完美的設計都得物無所用。與此同時,金沙中國屬於國際大公司,大部分項目採用美國建築條例,需要熟悉美國建築條例的設計團隊,將過去經驗結合起來,優勢得以凸顯。另一方面,因曾在美國工作,能與不同文化背景的團隊對接,做好協調角色。此外,公司團隊年輕,充滿熱誠和幹勁,加上是本地團隊,規模雖小但架構簡單、效率較高,能配合金沙中國的要求,給予快速回覆反饋。
4.雙方合作對公司的幫助?
吳:合作初期分配工作進度能力有待磨合及改善,後來學會符合不同公司的要求,訓練出在限期內合理分配工作,交出有水準的產品和服務。博企對項目要求高,一些項目更會邀請海外知名頂尖公司參與,與海外專業公司共同合作,從中學習到對方的優點,提升自身能力,整個團隊能力亦有提升。此外,得益於金沙中國的嚴格標準,其他顧客在選擇IN設計有限公司時會更有信心,同時亦增強企業負責項目的能力,每個項目具有挑戰性,完成時有巨大的滿足感。
5.未來發展方向如何?
吳:未來希望穩步擴充團隊,嘗試更多新項目,一方面是博企項目,還希望嘗試政府項目,如社會設施建設。兩方面平衡發展。
金沙:價格服務展強大本地競爭力
金沙中國採購及供應鏈管理總監何家民、項目發展及管理部總監里卡多 · 皮納(Ricardo Pina)表示,IN設計公司以小微企展現強大本地競爭力,並與金沙中國共同成長,數年時間接下十多個項目,且採購金額、項目規模以倍數增長。
1. 雙方如何開展合作?
何:在IN設計公司成立前已有接觸其負責人,知道她能按要求、時間內完成工程,故此認為IN設計公司負責人可勝任工作,願意給予機會發展。結果她新成立的IN設計公司表現亦符合預期,其對設計、對工程各方面有深入認識、具專業水平,團隊亦能快速投入工程,毋須再從頭熟悉流程、操作。
2.IN設計公司有哪些優勢?
何:IN設計公司雖屬小微企,團隊植根本地,能快速根據金沙中國需求作出靈活的人手調配,回應需求;其次,公司負責人有本地和海外工作經驗,當金沙中國有特別工程項目需要海外企業加入,其能很好地參與其中及協調;再者,其團隊以本地人為主,價格及服務具競爭力,全力投入工程,能按時按要求完成項目。
3. 合作過程可有磨合地方?
何:磨合主要困難是在一七年開始合作初期,因IN設計公司新成立,不清楚其背後團隊、合作伙伴的能力和經驗,且當時該公司人員規模亦相當小,只有兩至三人,故先給予小工程項目嘗試。到後來發現他們能勝任,公司又不斷累積在金沙中國項目經驗,競爭力不斷增加,其後合作次數和規模不斷擴大,至現時累積負責超過十個工程。合作至今,IN設計公司團隊不斷壯大,與我們一同成長。
4.金沙中國採購工程標準?
何:金沙中國會根據工程項目的大小、類型等,選擇合適的供應商參與投標,從過往工作經驗、擅長領域、公司架構、價格等各方面綜合考量。工程採購方面不會指定數家公司,會按時不斷更新供應商名錄。金沙中國對新公司會做背景調查,包括商業背景、財政狀況、法律狀況等,另外還有技術背景,有否相關工作經驗、承接工程的規模,再決定會否接納該公司投標。倘發現該公司合適開展合作,會先由小型工程開始,如符合要求會逐漸讓其參與更大項目的工程投標,循序漸進,希望與供應商一起成長及把工程做好。
金沙小貼士:
金沙中國設計標準除符合本澳政府法例要求外,還要符合美國相應設計標準,熟悉兩地要求和標準將具備優勢。同時,金沙中國內部會不斷更新工程工作指引,設計公司亦需同步更新,迎合需求。
仲裁解決爭議 較優選擇
本澳中小型企業與大型博企之間的合作已是常見模式。本次合作涉及專業程度高,相關的準則要求及程序複雜。兩企業通力合作是大家喜聞樂見的,但長期健康的合作關係建立,須通過磨合過程,途中可能會出現各式各樣磨擦,合同當事人應以謹慎樂觀的態度處理。
隨着澳門新仲裁法的出台,澳門的仲裁制度進一步與國際接軌,企業不妨考慮使用仲裁解決未來出現的爭議,令合作過程更愉快和高效。
很多企業在簽訂合同時,會加入爭端解決條款,為將來可以預見甚至未能預見的衝突,選擇以仲裁代替訴訟去解決。基於合同當事人的同意,在合同中加入的爭端解決條款,又稱為“仲裁協議”,根據澳門特區第19 / 2019號法律《仲裁法》第二條(二)的規定,“仲裁協議”是指“當事人決定將其之間涉及確定的合同或非合同的法律關係中已產生或可能產生的全部或部分爭議提交仲裁的約定”。合同當事人決定使用仲裁的主因在於,他們可以選擇具備相同知識領域的高端技術人才作為仲裁員,以解決爭議。當訂立仲裁協議時,當事人亦需注意法律的要求以及相關規定。根據《仲裁法》第十條,原則上具行為能力的自然人及具相關權利能力的法人均具備訂立該協議的能力;至於在形式要求上,法律規定仲裁協議需以書面形式作出而且此一協議“可載於合同內或以獨立方式約定”(《仲裁法》第十一條第六款)。
除以上特點,尤與本次個案相關的是其具有保密性的特點,當雙方當事人的爭議是與高端技術問題有關時,往往會牽涉到商業秘密。法院遵循公開原則,以上情況似乎更適宜透過仲裁解決爭議,因為除了原則性規定,法律更禁止仲裁程序的所有相關人士將未經當事人同意或法律允許的情況下向他人披露有關仲裁的一切文件及資料。
澳門立法及司法見解研究會研習團隊 林之雅
制訂貸款融資方案助發展
今期個案公司雖是較新的本地建築設計公司,但該公司憑着其對設計、工程等各方面的深入認識,獲得與博企合作機會,公司在初次合作項目已充分發揮了自身的優點,進一步奠定雙方的互信。
優勢:在互信的情況下,更必須具備實力,主理建築師在美國有七年工作經驗,具備澳門及美國兩地建築條例的專業知識,這完全能滿足博企對設計的標準和要求。團隊的影響力也是重要因素,因為團隊較年輕,溝通更加迅速直接,主動了解博企的要求,並盡快作出決策性安排,以團隊精神來完成及交付工程。在實力與速度兩者結合後產生出一隊具強大競爭力的團隊。
機遇:個案公司與博企合作三年來,經常有機會與海外頂尖建築公司合作,在學習到對方優點的同時,亦能激發團隊的鬥心,提升自身能力,勇於面對巨大的挑戰。
累積與博企這類國際性公司合作的經驗及成果,除了可持續合作外,亦能提升自家公司的品牌形象,這些因素使訂單金額較往年增長七至八成。除了在博企領域發展外,政府項目是另一個目標,特別是歷史建築物的維修保養、舊區重建等社會建設。希望藉着過往與大企業合作的經驗,為更多方面發展提供契機。
對於公司業務不斷增長,自覺需要擴充團隊及增添軟硬件設備等,這些擴充不免做成資金壓力。
工銀澳門的支援上,企業成立年資較短,在發展過程中,現金流往往是發展的瓶頸,面對業務對象均以大型企業及澳門政府為主,建議企業可考慮與銀行辦理貸款融資,制訂一套既合適又靈活的貸款融資方案,其中包括“中小企融易貸”,貸款額上限為物業估值的100%;及“中小企免抵貸”,無抵押貸款額度最高六百萬澳門元。另一方面,經濟局有提供信用保證計劃,協助本澳企業取得銀行融資,以扶助企業業務發展及資金周轉。
工銀澳門市場部
應用ISO標準 系統化管理
隨着企業規模的擴大,經營者應完善管理系統並加強團隊的建設和培訓,以確保設計質量能始終符合客戶的要求。
一個建築工程項目涉及專業設計範疇繁多,加上項目進度要求,需要系統化管理制度去做好方案設計、施工圖設計等控制,按進度要求完成,做好跨設計專業,以及與施工承包商之間協調。經營者可考慮應用ISO 9001質量管理標準。
另外為履行企業社會責任,各綜合旅遊休閒企業均推行可持續發展策略,減少對環境造成影響。建築設計方面,已有企業考取了美國LEED及中國綠色建築設計標誌等認證,經營者宜提升團隊在可持續發展建築設計和BIM技術應用方面能力。
參考香港建築署《可持續發展建築設計指南》涵蓋三個部分。第一順應自然的建築節能設計,藉建築結構的設計,在規劃、佈局、座向、建築形式和選材等去促使建築物四周空氣流通、天然採光、自然通風,以及減少透過樓宇外牆殼傳入的熱增量等。第二是屋宇裝備系統節能設計,利用空調、照明等機電系統去影響建築物的能源耗用量、溫室氣體排放、用水、熱舒適度及其他可持續發展的成效。第三是採用可持續發展的建造方法和具有可持續特性的建材。
BIM建築資訊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是近年在建築工程界快速發展資訊技術。在建築設計環節,設計團隊除可依據未來可能的周遭空間狀況、自然環境條件與資源等詳細資訊,建立規劃階段的BIM模型以進行空間運用分析作業,亦可利用BIM作節能或綠能等分析,並按有關綠色建築標誌評估要求設計。
欲了解可聯絡生產力中心標準、管理及培訓考試部(電話:2878-1313 / 電郵:quality@cpttm.org.mo)。
生產力暨科技轉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