斥三千萬 鐘錶博物館展兩百珍品
機械鐘錶是不少收藏家的掌中寶、心頭好。它由機芯內的發條,單純靠機械原理,推動錶內齒輪行走。如常使用數十年不在話下,其價值遠超報時效用,愛好者更多是欣賞其設計、裝嵌的工藝。澳門鐘錶收藏家方榮毅和深圳東灃集團董事長王棟,共同斥資超過三千萬元打造中國首家鐘錶博物館——東灃時計博物館,展出約兩百件鐘錶珍品,免費向公眾開放,冀藉此弘揚澳門的鐘錶歷史,傳播鐘錶知識和文化。
預留位置辦收藏家展
東灃時計博物館館長方榮毅介紹,澳門地方雖小,在中國鐘錶史上卻有重要位置。中國第一座自鳴鐘是明朝由意大利傳教士利瑪竇從歐洲帶來澳門,之後入京進貢予萬曆皇帝,從此中國有了機械鐘錶。博物館有兩層,面積約四千呎,展示個人部分收藏鐘錶物件約兩百件,預計每半年至一年更新展品。場內亦會預留部分位置舉辦收藏家個人展。
談起鐘錶收藏,方榮毅眉飛色舞。他直言,鐘錶與生活、宇宙、時空息息相關,人類離不開看時間,鐘錶有實用價值。機械鐘錶是很高深的東西,他沉迷逾三十年,尤其欣賞機械鐘錶的微型機芯。形容鐘錶收藏是“燒銀紙”,因古董鐘錶維修費用不菲。
說起館中最愛不釋手的收藏,他毫不猶豫推介十八世紀英國生產的古董鐘。這個鐘是拍賣所得,工藝複雜,機芯雕刻精美,還可演奏十二首樂曲。問及古董鐘的拍賣價,他再次強調,用金錢衡量古董鐘錶是不對的,因藝術無價。
懸浮陀飛輪首次展出
再鋒利的刀都會有生鏽的一日。鐘錶也一樣,內部零件會生鏽,需要打磨、保養。理查德 · 威考夫(Richard Wyckoff)是個來自美國的鐘錶師,他在博物館現場展示古董鐘的修復。他說,從事鐘錶修復超過卅五年,已屆退休年齡,仍喜歡周圍遊歷。坦言鐘錶修復的工藝不簡單,每一粒螺絲都要打磨,修復時要想像鐘匠製造時的想法。雖想把技藝傳承下去,但年輕一輩覺得很髒和沉悶。又指中國是一個集合世界各地鐘錶的地方,相信博物館對鐘錶推廣有正面作用。
位於大三巴巷一號的東灃時計博物館昨下午四時舉行開幕儀式。社會文化司司長譚俊榮、中聯辦宣文部部長萬速成、旅遊局公共關係處長劉鳳池、方榮毅、王棟、香港冠城集團董事長韓國龍、澳門藝術博物館長陳繼春主禮。博物館由五個區域組成,每星期固定時間有製錶師在錶迷互動區傳授製作和維修鐘錶。目前世界上唯一懸浮陀飛輪腕錶,由澳門獨立製錶師霍飛樂製作的“霍氏1號懸浮陀飛輪腕錶”首次向公眾展示。
來源:澳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