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畢業生北上創品牌 從低谷到認同
粵港澳大灣區為本澳融入國家發展提供機遇,但投資創業無永遠成功,澳人北上自創品牌之路,難免遇上艱辛與曲折。成功需選對方向、付出努力和不斷創新,本期“灣區大視野”講述一位四孩媽媽,在珠海艱苦拼搏十年,終於讓自創品牌在當地站上高端市場首位,另兩個代理品牌亦取得市場佔有率第一。
澳門日報記者 李嘉倫 吳華升
創業之初月蝕三十萬
自幼在澳成長讀書的邱美寧,澳大畢業後隨即北上珠海,協助父親打理家族生意,先後管理過購物中心、商業地產、星級酒店等。十年前開始獨自創業,幾經艱辛,現已擁有自創品牌“味蕾時尚烘焙”十一間直營門店,代理品牌台式茶飲“甘杯”和台式甜品“鮮芋仙”,也分別有四十多間和八間店面。
邱美寧表示,當初選擇烘焙,認為屬於民生行業,深信西式飲食會越來越流行。但創業之初每月虧蝕三十幾萬元,台灣股東又知難而撤,看到工廠樓下四輛三十六呎貨櫃的全廠設備到場時,感覺非常愕然和心慌。
隨着虧蝕不斷,最低谷時幾乎無糧出,邱美寧一度情緒低落,感覺連呼吸空氣都困難,父親也曾建議她把味蕾品牌折讓出售。
父出手度難關終轉盈
她覺得創業雖然艱辛,但好似帶小孩一樣,投入了好多感情,從無到有,始終不捨得放棄,遂獨自承擔味蕾品牌的經營,並向父親借了一百五十萬元流動資金,一半負責品牌、一半用作公司營運,從此正式走上創業之路。
當時味蕾烘焙品牌口碑很好,但經營財務很差,虧損的同時每月出糧都要幾十萬元,曾有萬一真的做不下去的打算。期間試過出售一套物業幫補,還把“甘杯”賺到的錢全部轉投“味蕾”,自己慢慢捱,從外行到行尊,虧損期直至最近五年才得以扭轉。
代理品牌低谷再出發
代理台式甜品“鮮芋仙”時也走過彎路,初時集資四百萬元開四間店,但由於選址、用人等問題,很快只剩下一間。邱美寧認真複盤受挫教訓,相信該品牌依然有前景,又決定提前續約,從低谷再出發。皇天不負有心人,現時“鮮芋仙”又已開到第八間門店。
“甘杯”現在是珠海規模最大的茶飲品牌,設有門店四十多間,在同類中認受性最高。“味蕾時尚烘焙”也已佔據珠海高端市場認可度及佔有率的首位,“鮮芋仙”的消費程式及知名度亦已躍升為珠海第一。
邱美寧強調,好開心在珠海創業奮鬥十年,期間好多艱苦與辛酸都不為外人所知。自己又是四個小孩的媽媽,要兼顧家庭,期間曾連續五年每日平均睡眠只有四個鐘,自己都唔明點捱過來,相信現在都未必做得到。
澳門貿促局和連鎖加盟商會於七月廿七日聯合向邱美寧頒授首屆“粵港澳大灣區優秀連鎖加盟潛力品牌”獎,以嘉獎她在該領域作出的特殊貢獻。
注重創新企業文化社會責任
適應新零售 AI技術管理
在本澳和大灣區經營企業,邱美寧認為有所不同,內地較注重創新、進步和企業文化,還要兼顧社會責任,才能有效避免被淘汰和穩住團隊。
邱美寧指出,內地近幾年進步迅速,尤其互聯網應用甚至超越美國,這既是國人驕傲,也是企業家的壓力,因不進則退。為適應新零售時代,邱美寧決定引入人面識別、視像技術、大數據、人工智能等互聯網技術,線上線下整合重組實體店,期望透過消費群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減少人工成本和提升店面效率。
大數據識別顧客群
她認為,利用大數據識別顧客群,雖然前期投入較大,但未來一定會需要,中小企更要靠技術提升經營效率。去年開始規劃引入新技術,今年初專門成立一個新部門“業務及資料共用中心”,新部門不會立即產生經濟價值,但會為公司未來發展做好基礎。同時決定今年投入幾十萬元做人工智能、線上巡店等,嘗試結合AI技術管理公司。
此外,還耗資幾十萬元改造升級收銀機系統,把微信、現金、信用卡等支付方式統一起來,並將微信支付者直接轉化為會員。邱美寧指出,創新是企業進入大灣區城市的生存和發展方式,味蕾烘焙現正籌備一個線上新品牌,擬全面透過互聯網技術經營,只搞輕資產、不搞實體店,期望透過互聯網把品牌推廣至大灣區其他城市。
另外,企業文化在內地不可或缺,她自己的品牌未來希望可幫到更多人,公司盈利分紅自己佔四成即可,兩成留作公司運作和壯大,兩成留給團隊,另兩成留給社會上有需要的人。
關愛基金共同付出
邱美寧覺得一個企業或品牌要做大,需要團隊共同支撐,三年前味蕾烘焙成立“味蕾關愛基金”,規定每個員工每月出二十元、公司捐三十元,基金用作員工家屬小孩非義務階段的學前及大學教育資助,員工家人有病痛亦可申請資助,期望每個員工都能受惠於團隊的共同付出。
邱美寧表示,受其父親影響,自己從小已做不少公益事業,創業後累計捐贈幾百萬元扶貧。每日下午將味蕾烘焙當日賣剩麵包送給福利院和老人院,期望這種心意能幫到有需要的人。
她認為,企業家的使命感會超越物質生活,做的時候不單為個人,企業運營效果也可持續,企業家的社會責任感必須是施比受更幸福,當有能力付出時自己好慶幸,她不會特別追求企業規模,只關心做一個有溫度的品牌,希望能幫到人。
掌握政策找準切入點
邱美寧對粵港澳大灣區前景非常看好,她以自身經驗出發,建議澳人初入大灣區發展要找準切入點,把握所在地的形勢、政策,選擇對自己最有利的行業,可能會事半功倍。
邱美寧稱,珠三角加上港澳優勢,整個灣區潛力定會更加好,澳人定有很大機會。澳門人在大灣區規劃中有先天優勢,如營商政策等多方面優於內地,資訊對接明顯比內地多。而且受惠於歷史因素,有對接葡語系國家的獨特作用。但本澳欠缺人力資源和市場,恰好大灣區可補不足。
邱美寧相信中央及灣區各地將出台不少配套政策,澳人進入大灣區創業,對政策變化的掌握和預見很重要。要把握先機必須對相關政策、形勢有所了解和認識,做好分析再找準切入點。此外,澳人進入大灣區也需要創新能力,傳統行業也要講客戶體驗度、新式管理及透過創新途徑提高效率。
申辦執照簡便快捷
邱美寧建議初入大灣區的年輕創業者,以積極開放的心態謹慎行事、積極創新。大灣區前景一定會很好,但也不要過於放大美好或幻想,做一份事業不能把所有風險擺在一個品牌上,應設定最大風險值和兩個預案,在自己的可塑性中選對方向努力。要相信創業無永遠成功,選擇比努力更重要。
她強調,大灣區城市正努力簡化行政程式和提升辦事效率,以前申辦營業執照,必須先辦好衛生、消防、場地、銀行開戶、稅務登記等所有事項,往往耗時多個月甚至更久。現在多已實施商事登記,即先出營業執照,其他事項逐步補辦,效率極快。
營改增稅務制度也發生不少變化,整體上辦事容易得多。尤其澳門人在橫琴投資創業,還有很多特惠和政策扶持。
四孩媽媽 全家已是灣區人
邱美寧在珠海協助家族生意時收穫愛情,現已是四個小童的媽媽,長女十三歲,幼女不足兩歲,其中三個都已在珠海讀書。她笑稱,自己全家都已是大灣區人,為了減少過關和交通時間,早已融入灣區生活。
教育言傳不如身教
她坦言,當初選擇把小孩放在珠海,是自己創業太忙,又希望有更多時間陪伴小孩。但其實也相當憂慮子女的教育問題,畢竟兩地教育制度、體制、文化甚至返學放學的習慣都不同。作為澳門人,讓子女擁抱祖國時,最怕的就是文化差異。
經過十餘年體驗,發現澳門與內地融合度越來越高,連當初擔心的語言問題其實都無必要。講普通話當時在本澳較少見,現在已相當普遍。對子女教育的憂慮越來越少,只是在某些具體問題上,兩地文化還是存在一定差異,希望小孩到高中時能回到澳門讀書。
邱美寧說,作為四個小孩的媽媽,陪伴和教育子女極之重要,只要不出差,她堅持每周末都會陪伴小孩,即使忙到脫不開身,也會抱着小孩上班。她深信子女成長言傳不如身教,身教可協助小孩樹立正確價值觀,故會盡量與子女相處,一起探索和成長。
教練課程感染他人
除事業拼搏和教育子女,邱美寧還不斷讀書充電。去年起在上海交通大學報讀總裁班,進修連鎖企業管理專業,同時還讀新零售課程,最近又報讀了一個教練課程。
邱美寧稱,只要方式得當,她發現自己可以影響到更多身邊人,特別是年輕人。教練式引導就是影響他人非常好的方法,以教練方式扶助年輕人成長,並不是老闆命令形式;透過教練方式改變團隊和年輕人,正是公司管理的有效模式。
來源:澳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