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咖啡館”公佈 深挖難題瓶頸
《澳門創業指數研究:創業咖啡館》正式發佈,深度挖掘本地創業者面對的難題和瓶頸。討論中,創業者表示遇到來自自身實力、市場環境、行業環境、政策環境等多方面的困難。中小企服務平台創辦人、青年創業創新培育籌委會主任馬志成認為,社會應積極強化創新教育,實現創新概念的落地,助力澳門品牌的建立,為本澳企業進軍灣區和更大市場作準備。
科技資源轉創新品
“創業咖啡館”由澳門中小企服務平台、易研網絡研究實驗室及澳門大學工商管理學院三方合作,以“澳門創業指數研究”為基礎,採用“世界咖啡館”的討論方式,針對創業者創業活動及新創事業的營運表現,以及本澳創業環境的現狀作深入討論並提出建議。此次“創業咖啡館”於七月十四日舉行,深入了解創業者的創業現狀,以及他們對澳門創業環境的觀點,重點探討如何改善本澳的創業環境,以鼓勵創業創新的氛圍。
馬志成表示,社會成功推動創業熱潮後,接下來要加重份量在創新教育和建立品牌上,尤其強化創新意識,是優化經營環境的當務之急。創業者認為同質化競爭衝擊市場,因創新意識不足,實現創新概念的技術和人才配套不足。澳門科研基礎不差,已有四個重點國家實驗室,中小學多年來全面推動機械人等科普活動,取得不錯成績。下一步要讓這些科技資源“接地氣”,結合青年創業者的想法和熱情,轉化為創新產品。
助力青創建立品牌
明年度施政已提出為科研機構、高校增加資源投放,鼓勵創立科技企業和將研發成果商品化,亦以稅務鼓勵企業投放研發。政策持之以恆,相信有助形成創新風氣,突破本地發展困局,亦有利企業參與灣區競爭。
他表示,如何借助本地專業團體力量,扶助本地企業和產品建立品牌,其重要性不下於創新。創業者認為本地市場一直存在成熟的大品牌、外來品牌,對中小企形成壓制。但本地企業最終要走向灣區等更大市場發展,同樣要面對各地品牌的競爭,故應該利用本地的品牌市場、遊客市場,打造澳門品牌,為進軍灣區和更大市場作準備。
聆聽多元聲音與意見
負責創業指數研究設計及執行的易研網絡研究實驗室總監張榮顯表示,《澳門創業指數研究:創業咖啡館》通過使用“世界咖啡館(The World Café)”的創新討論模式,幫助創造及構建創業者之間“對話”平台。“世界咖啡館”由華妮塔 · 布朗(Juanita Brown)和大衛 · 伊薩克(David Isaacs)於一九九五年提出,以集體的對話方式,創造共識和解決問題,強調尊重和鼓勵每個參與者的獨特見解。
本次“創業咖啡館”邀請25名創業年期五年或以下的創業者參與。討論過程由兩個回合組成,每回合創業者被分配到不同的組別上進行討論,尋求以交換、分享與散播不同角度、不同心境的想法,這種“異花授粉”的討論方式,務求激發出參與者新的思維。藉由這次“創業咖啡館”討論,研究者也聆聽到多元的聲音與意見,本研究的成果可幫助創業者更全面地了解自己所處的創業環境及創業者所面對的困難和挑戰,並為政府和社會各界持續評估和改善創業政策機制提供參考。
現場參與的創業者均對本次“創業咖啡館”表示高度評價,每位參與者都有機會參與討論及表達自己的想法,個人見解和意見受到充分聆聽和尊重,讓他們對其他不同身份的創業者狀況有更多的了解。創業者表示,討論會的對話過程積極而且正面,參與的創業者從中得到不少共識,形成了寶貴的集體智慧。
詳細報告可點擊網站smes-macao.com,或登錄澳門創業指數網絡平台mei.ersinfotech.com查閱。
為定量研究提供補充印證
項目學術顧問澳門大學工商管理學院教授劉丁己表示,《澳門創業指數研究:創業咖啡館》報告是採用定性研究方法,針對創業者創業活動、新創事業的營運表現,以及對本澳創業環境現狀的看法和建議進行討論。這類定性方法研究,可作為之前定量調查方法的補充與印證,不僅有價值,還有三個特點:
一、有對談的深度:有別於定量方法的單純填答數字,受訪者在創業咖啡館對話的過程中,由咖啡桌主持人引導小團隊深度交流,暢所欲言。通過三小時對談,讓研究團隊獲得具有深度的真實意見。
二、有案例的溫度:定量調查通過電腦或電話回答數據,但加上定性方式的創業咖啡館對談,創業者便有更充裕時間,把心中想法面對面表達出來,尤其某些創業者在創業過程中遇到某些刻骨銘心的時刻。創業咖啡館提供這樣的分享機會,有助於研究結論加入這些具溫度的真實案例,供讀者參考。
三、有共識的效度:創業咖啡館的參與者會移動至不同桌次,交換分享與散播不同意見,最後研究者匯總不同與談人意見,得到“集體心智圖”,讓總體結論具有效度。根據創業咖啡館的討論結果,研究團隊綜合分析歸納參與者的內容與意見,提出如何改善本澳創業環境與鼓勵創業創新氛圍的建議,對本澳其他有志創業者是很好的參考。